為了實現對多個待測標志物的聯合檢測,上海大學的張源團隊利用微納3D打印技術開發了一種多通道的傳感芯片檢測平臺。
上海大學張源課題組將摩方精密的微納3D 打印系統應用于納米生物傳感技術,開發了一種多通道的電化學免疫傳感芯片,助力血清炎癥因子聯合檢測。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杜可教授團隊針對以微型結構為基底的液態核心光波導進行了研究,并采用近年受到矚目的面投影微立體光刻技術取代了先前基于黑硅(black silicon)的平板式封裝設計。
通過利用摩方精密開發的基于面投影微立體光刻(PμSL)3D打印技術,實現了仿生機械超材料單元在微米尺度的高分辨制備。
湖南大學王兆龍課題組利用摩方精密面投影光刻3D打印技術制備了高精度高拉伸可導電水凝膠樣品及可編輯線路。
大連理工大學高效分離過程與耦合強化團隊利用摩方精密3D打印機(nano Arch S140 Pro,10 μm)設計制備了具有微米級結構的半柔性結晶器。
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的宋睿副研究員、劉建軍研究員、楊春和研究員聯合西南科技大學的汪堯博士等人提出了一種利用3D打印和微CT成像技術實現致密砂巖復雜孔隙結構定量表征和多相流體輸運特性的可視化研究方法。
近期Nature及Science期刊上發表的關于3D打印相關的研究報導集錦